注:本表数据为国际标准
(四)面粉的烘焙性能
面粉蛋白质内含不同的氨基酸,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经吸水搅拌后可形成面筋,此面筋将作为制作面包时形成体积的骨架。
面粉内除了蛋白质外,约含有70%以上的淀粉,此淀粉充塞于面团的网状组织(面筋)的孔隙内。面团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酒精及其它有机酸包围在网状的小气室内。面团在焙烤过程中,由于淀粉的糊化膨大,二氧化碳及酒精、有机酸、水发生汽化膨胀,面筋蛋白质受热凝固而共同构成面包的体积。
水+面筋+淀粉+气体 发醇、烘烤 面包体积
二、面粉
(一)面筋
面粉的蛋白质有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酸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五种,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当面粉加水经过搅拌或揉搓后,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在膨胀过程,吸收麦胶蛋白、酸溶蛋白及少量的可溶性蛋白,形成了网状组织结构,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面筋。当我们把面团用水浸泡,经水洗时,约10%可溶性蛋白会被水冲洗掉。小麦磨粉时,越靠近肤皮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越靠近麦心的蛋白质质量越佳。
组成面筋的各种含量如下:
面筋 | 干筋 | |
水 | 67% | |
蛋白质 | 26.4% | 80% |
淀粉 | 3.3% | 10% |
脂肪 | 2% | 6% |
灰分 | 1% | 3% |
纤维 | 0.3% | 1% |
面筋的物理性质有:
弹性:指面筋在拉伸或按压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弹性分强、中、弱三种,弹性强的面筋,不粘手,复原快。
延伸性:指面筋拉伸时所表现的延伸性能,一般以长度表示。
韧性:面筋被拉伸时的抵抗能力。
按照面筋的弹性和延伸性的强弱,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上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长或中等。
中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短或弹性一般而延伸性长。
下等面筋:弹性弱或无,拉伸时易断或不易粘聚。
蛋白质=湿筋重量×26.4%/0.9
(二)碳水化合物
占面筋组成70%以上的是碳水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也叫做糖类。一般将其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等几种。
在面粉中,约有1~1.5%的单糖、双糖及少量的可溶性糊精。这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面团发酵时可被酵母利用而产生酒精、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面团的气孔膨大并保持在气孔内,经烘焙而成松软的海绵状成品,酒精则成为面包特有的风味之一。
面粉中占大部分的是淀粉。淀粉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一般的面粉中,直链淀粉较少,支链淀粉较多,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下,其中约5~8%是破裂淀粉。
当面粉加水并经搅拌形成面团后,若加热到56~60℃面粉内的淀粉就会糊化,这个温度叫糊化温度,即淀粉的糊化是指淀粉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淀粉突然溶胀破裂,形成均匀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个现象,淀粉的糊化只能正面进行,不是可逆的反应,一经糊化,就不能回复原来的样子。所以当面团经过烘烤后,便保持了一定的形状,就像盖房子浇注钢筋混凝土一样,面筋好象钢筋,起着骨架作用,淀粉就好比水泥一样,填充在钢筋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
(三)灰分
灰分是指面粉经高温(600~800℃)燃烧后剩下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面粉经燃烧后,有机物质被挥发,无机矿质则剩下来,所以灰分就是面粉的无机矿物质含量。
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依照面粉的等级不同而不同,等级高的面粉含量少,只为0.3~0.45%,等级低的面粉则可达1.5%左右。
在粉中灰分的成份主要是磷(约占50%)、钾(约占35%)、锰(约占10%)、钙(约占4%)等,此外还有少量的铁、铝、硫、氯、硅等。
灰分含量是面粉等级标志之一,其原因是灰分多少由加工精度决定的。面粉所含的灰分绝大部分来自小麦籽粒的皮层,在制粉过程中,若皮层被碾去越多,得到的面粉和灰分含量越少,即加工精度越高。相反,若皮层留下越多,即麸皮多,面粉的灰分含量越少,即加工精度越高,等级越高;加工精度越低,等级也越低。
就小麦品种来说,软质小麦的灰分含量较硬质小麦的低。
(四)酶
酶是生物化学反应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它有一个特殊性质:某一种酶只能作用某一特定的物质,而不象其它催化剂那样、可作用多种物质。
存在于面粉中的酶主要有:
①淀粉酶
淀粉酶对于面包制作有很重要作用,它们能使面粉内的糊精及极少量的可溶性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麦芽糖继而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时所需的能量来源。
面粉内的淀粉酶有液化酶(又叫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又叫β-淀粉酶)两种。
要使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淀粉本身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淀粉粒外层有一层细胞膜,能保护内部免遭外界物质的侵入(如水、酶)。如果淀粉的细胞完整,酶便无法渗入细胞膜而与膜内的淀粉粒作用。但一般小麦磨成粉时,由于机械压碾作用,有少量淀粉外层破裂而释放淀粉粒,约占5~8%。液化酶能分解破裂的生淀粉及已糊化的淀粉胶体,使淀粉粘度变小。糖化酶则不能分解上述物质,但可以加速分解液化酶分解下来的糊精或小分子淀粉。
可溶性淀粉+液化酶素 水 糊精
(面粉) (面粉内或人工加入酶素)
可溶性淀粉(小分子)及糊精+糖化酶素 水 麦芽糖
(面粉内或人工加入酶素)
麦芽糖+麦芽糖酶素 葡萄糖
(在酵母内)
葡萄糖+酒精酶素 二氧化碳+酒精
(在酵母内)
糖化酶对热不稳定,易受热破坏,故主要作用于面包生产的发酵,中间醒发,醒发这些入炉前的阶段。
液化酶则对热较为稳定,在70℃~75℃时仍能进行水解作用,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水解作用越快,所以液化酶在淀粉达到糊化温度后,仍能继续水解作用而成为糊精,即不可溶性淀粉经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再转变为糊精。液化酶在烘炉内的作用对于面包的品质改善有极大帮助。
这两种淀粉酶在面粉内的含量极为悬殊。在正常面粉内有定量的糖化酶,但液化酶则极少。因为液化酶只是在小麦发芽时才产生,故正常小麦磨得的面粉缺乏液化酶。国外多用人工添加酶的方法,来达到改善面粉烘焙品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控制一定的温度使大麦或小麦发芽,干燥后研磨成粉,在制粉的最后阶段均匀地添加到面粉成品内,或在低成分配方面包制作时加入面团内一起搅拌,以增加可发酵之糖份含量。改善面包组织,提高面包品质。
②蛋白质分解酶
此种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一般在面粉中极小,但可通过人工制得,当面粉的筋度太高时,搅拌需要的时间较长,为缩短搅拌时间,可以加入这种蛋白质分解酶,适当减低面粉筋度,减少搅拌时间,同时蛋白质分解酶也可以软化面筋,从而增加面筋的弹性。
蛋白质分解酶一般多用于连续法或快速生产法。
(五)其它成分
面粉中的化学成分,除了上述之外,还有水份、脂肪、维生素等。其中水分含量较多,约13%左右。
面粉的含水量,直接影响面粉的吸水量,亦即影响面包制品的品质。
表:面粉中矿物质与维生素(mg/g)
成分 面粉品种 | 钙 | 磷 | 铁 | 维生素B1 | 维生素B2 | 菸酸 |
标准纷 | 31~38 | 184~268 | 4.0~4.6 | 0.26~0.46 | 0.06~0.11 | 2.2~2.5 |
特制粉 | 19~24 | 86~101 | 2.7~3.7 | 0.06~0.13 | 0.03~0.07 | 1.1~1.5 |
(六)面粉的选择
①蛋白质含量及质量
制作面包的面粉,其蛋白质含量应在11~13%之间,对于高品质的面粉,除了具有足够的面筋强度外,生产的面包其内部组应均匀细密。
②粉色
尽量要求洁白,以保证制成品的色泽,面包内部色泽愈白愈好。测定时可用简单的比色法决定取舍。现国内部分面粉厂有试以氯气漂白处理,可将面粉中的胡罗卜素除掉,以提高面粉的精白度。
③吸水程度
吸水量越高成本越低。
④搅拌及发酵耐力
所谓搅拌(发酵)耐力,即指面团能承受的超过了预定的搅拌(发酵)时间的能力。搅拌(发酵)耐力大的面粉,即便面团的搅拌(发酵)超过了预定时间,仍能制作优质面包。
(七)、面粉的贮藏
①贮藏场所必须干净、空气流通。每袋面粉四周都应留有空间。没有老鼠、没有异味。
②面粉若要长期保存,环境理想对相对湿度为55~65%,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到面粉的含水量。
③面粉若长期保存,以18~24℃最为理想。贮藏温度影响到面包的体积、颜色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