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技术问答圈

关于面团制作理论

38747

本帖最后由 hanfeifei 于 2011-4-19 09:16 编辑

面团制作   

面团的制作,是为了把面团通过秤量分割和整形而使其变成符合产品形状的初形。面团的整形制作,分为手工操作与机械操作两种。

一.分割

分割是通过秤量把大面团分切成所需重量的小面团。分割重量是成品重量的110%。

先把大面团搓成(或切成)适当大小的条状,再按重量分切成小面团。手工分割较机械分割不易损坏面筋,尤其是筋力软弱的面粉,用手工分割比械分割更适宜。

另一个要注意是,一槽面团的全部分切应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因为同一槽面团苦分割时间拖得太长,无形中使得最后分割时的面团超过了预定的发酵时间,使得其性质与整槽面团的性质有所差异,影响以下各道工序尤其是醒发时间的掌握。

二.滚圆

滚圆,即把分割得到的一定重量的面,通过手工或特殊的机器——滚圆机,搓成圆形。

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进行整形,而要进行滚圆,使面团外表有一层薄的表皮,以保留新产生的气体,使面团膨胀。同时,光滑的表皮,有利于以后工序机器操作中不会被粘附,烘出的面包表皮也光滑好看,内部组织颗粒均匀。

在滚圆操作中要注意的是撒粉不要太多防止面团分离。用机器操作时,除了撒粉不要太多外,还要尽量均匀,以免面包内部有大孔洞或出现条状硬纹。

三.中间醒发

中间醒发也叫静置,是指滚圆后到整形前的这一段时间,通常需要15分钟,也有短至2分钟及长至20分钟的,具体时间根据面团性质是否达到整形所要求的特性来确定。

中间醒发的目的,是为了使面团重新产生新的气体,恢复其柔软性,便于整形的顺利进行,我们已经知道,面团分割后失去了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也失了应有的柔软性,若不经中间醒发,则在整形时因受整形机的机械压力作用,面团表皮极易撕破,内部露出面团粘附在整形机上,同时损伤面筋组织,所以要有中间醒发这道工序,让面筋松驰。

中间醒发是将滚圆后的面团静置于案台上让其自然进行。其不足之处是醒发时间及制成品的质量,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面包产品,尤其是夏季闷热期间,若生产场地使用风扇降温,则中间醒发后的面团极易结皮,影响面包品质。

中间醒发箱的相对湿度,通常为70%~75%,若湿度太小,面团长有面极易结皮,面包成品内部有大孔洞;湿度太大,则面团表面人发粘,整形时需要较多撒粉,导致面包内部组织不良。

温度,以27~29℃为宜。因为温度过高,醒发太快,面团老化也快,使面团气体保留性差;温度太低,则松驰不足影响生产。

四.整形

整形,是把面包做成产品所要求的形状。

整形工序实际上包括压片及成形两部分。

压片,是把旧气体排掉使面团内新产生的气体均匀分布,保证面包成品内部组织均匀。

成形,是把压片后的面薄块作成产品所需的形状,使面包外观一致,式样整齐。

压片可用干面棍或用手压排气,成形用手搓卷。

面团本身性质包括:配方原料、搅拌程度、发酵情况等。如搅拌不足、面团较硬且脆、整形困难;搅拌过度,则延展性过大,成形不够紧密。

整形时也要求撒粉不要太多,一般控制在分割重量的1%以内。如面团干爽,可减少撒粉,以防成品内部有孔洞。

五、装盘

即把整形后的面团移放到面包盒内,送去醒发室醒发。

装盘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面包盒的预处理,即装入面包前,面包盒内壁必须先涂层薄薄的油,可用猪油或其它油脂。现在多数用混合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或其它食用油混合。且一般都加入抗氧化剂以防酸。油用量不可太多,以免影响面包形状表皮颜色;也不可太少,以免面包脱盘困难。一般用量以面团分割重量的0.1~0.2%为好。

现在很多是用聚硅酮树脂涂剂来处理烤盘,而不再涂油方法。其优点是经济、干净,处理一次便可用几百次,且面包盒内无乌黑的油污。

(二)面包盒温度。装面包前,面包盒的温度必须与室温大致相同,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醒发。在实际生产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刚出炉的面包盒不能立即用于装盘,必须冷却到32℃才能使用。

(三)面团的放置情况。放置时,面团应放在面包盒底的中央,且面团接缝处必须向下,以防面团在醒发时或烘烤时表皮裂开,致面包表皮粗糙、不光滑或呈裂痕。

(四)面包盒容积与面团大小的关系。面包盒太大,会使面包成品内部组织不均匀,颗粒粗糙;太小,则影响面包体积,且顶部涨裂太厉害,形状不佳。一般带盖的主食面包,每立方厘米可容面团0.29~0.3克,或每克面团需要3.35~3.47立方厘米的容积,若化成市制,则每市两(50克)面需要167.5~173.5立方厘米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