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起云剂相关知识
起云剂(又名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化稳定剂。是指将具有一定香气强度的风味油,以细微粒子的形式乳化分散在由阿拉伯胶、变性淀粉和水等组成的水相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包油体系。2011年5月29日,台湾“卫生署”宣布5月31日为终止黑心“起云剂”行动日,并将在当天展开强力稽查活动。另外,也有“立委”建议,将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
起云剂的常用原料为风味油、单体香油、增重剂、乳化稳定剂、乳化剂、水。主要应用于饮料和奶类制品中。
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引能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事件本质
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工减料,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以图牟取暴利,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类同,是极其恶劣的制假行为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台湾当局卫生部门专家表示,合法的起云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与先前揭发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科技知识
台湾毒起云剂事件中的关键词之一——塑化剂,大陆汉语称为增塑剂,是一种对树脂或塑料或橡胶或粘合剂等高分子材料有溶剂化作用的一类功能性化学品,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增塑剂的作用是赋予高分子材料制品适宜的软化功能。
常用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盐(酯),其中最主流的品种为DEHP【化学名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是大宗工业品,工业或商业上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缩写词为DOP)。除了DOP,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常见的还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等。近期台湾在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也就是工业或商业上说的DOP)和DINP。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我国大陆是大规模合法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资料显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我国大陆增塑剂中的消费比例高达86%。
研究信息表明,部分邻苯二甲酸酯对环境和人体可能存在不良影响。欧盟是最早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应用做出限制的国家(或地区或国际组织)。欧盟2005/84/EC指令列出了六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DEHP、DBP、B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DINP、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进行限制,其中前三种DEHP、DBP、BBP不得用于儿童玩具和用品中,在塑料中的含量每种不得超过0.1%。后三种DINP、DIDP、DNOP不得用于能入口的儿童玩具及儿童类物品中,每种含量不得超过0.1%。另外,邻苯二甲酸盐(酯)有很多种,但被限制的只是15种(或6种)。REACH限制类列表关于邻苯二甲酸盐(酯)描述与2005/84/EC指令一致。继欧盟之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也发布了与欧盟类似的法律或标准。
我国大陆尚无与欧盟指令类似的法律,仅在2008年对邻苯二甲酸酯在食品包装材料上的应用做出了有关规定。目前国家儿童玩具标准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等效采纳欧盟标准的类似规定。
我国大陆标准虽然没有专门做出禁止邻苯二甲酸酯在食品中应用的规定,但是由于邻苯二甲酸酯不是食品,也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因此,我国大陆食品中事实上是禁止邻苯二甲酸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