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技术问答圈

天然色素概论

1540328

本帖最后由 右刀刀 于 2011-6-9 11:41 编辑

本讲座的内容罗列了常用天然色素性质和用途及理化指标,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天然色素的速查手册》。

主讲老师:aing
aing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天然色素和天然食品方面的工作,包括生产、销售、检测及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为多家天然色素厂家培养检测及研发人员。
aing目前在中国某大型食品添加剂企业负责复配天然色素的研发、应用技术支持、销售人员及研发人员天然色素专业知识辅导,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天然色素讲座提纲

第一章 简单的色彩常识
第一节 简单的色彩理论(基础)
第二节 色彩的和谐,色彩调和(COLOR HARMONY)

第二章 天然色素种类及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第一节 天然色素种类
第二节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第三节 天然食用色素制备技术简介

第三章 天然色素的优缺点
第一节 食用天然色素有以下优点
第二节 天然色素在应用上也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第四章 色价的解析和表示方法
第一节 色价的解析和表示
第二节 辣椒红色价换算标准

第五章 常用天然色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第六章 常用天然色素的理化指标

第七章 天然色素色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通用检测方法

第八章 天然色素的改型(改性)
第一节 天然色素的改性
第二节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第九章 天然色素的复配
第一节 天然色素的复配
第二节 复配天然色素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第十章 常用天然色素的应用
第一节 常用天然色素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食用天然色素的选用

第十一章 常见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
  • 回复 沙发

    右刀刀

    2009-05-05

    本帖最后由 右刀刀 于 2011-6-5 17:58 编辑

    第一节 简单的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包含多种定义,概念以及设计应用,如果罗列所有的资料那可能将会是一本百
    科全书,做为引言,这里只讲几个基本概念。


    色轮
    彩圈,基于红、黄、蓝,是在传统的艺术领域。 1666 年科学家牛顿首次研制圆形色圈,自
    此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研究和设计在此概念上不断发展,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事实上,任何色
    圈或色轮的形成逻辑都是按照颜色的阴暗进行顺序排列。


    原色
    红色,黄色和蓝色
    在传统色彩理论,这3 中颜色不能形成任何组合,或混合成其他颜色。然后其他所有的颜色正
    都是由这3 种颜色派生的。


    第二级色彩
    绿色、紫色、橙色



    专色(改为:第三级色彩)
    黄橙、红橙色、红紫色、蓝紫色、蓝绿色、黄绿色。
    这些颜色形成了原始的和初级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色调是两个颜色字组成的颜色。如
    蓝绿色、红紫色、黄橙色。


    第二节 色彩的和谐,色彩调和(COLOR HARMONY)

    和谐可以理解为把整体里的部分合理的安排,无论是音乐、诗歌、颜色、甚至是冰淇淋,
    在视觉效果里,就是一些东西让人看得觉得非常舒适,愉快。它使观察者从内心里有一种秩
    序感以及平衡的视觉效果。当一些东西并不和谐的时候,就会觉得它混乱并且沉闷。一个极
    端的视觉效果就是观察者觉得一切都很平常,很普通,人类大脑就不会受这些信息的刺激,
    另一个极端就是视觉刺激过了头,让人觉得非常混乱,甚至无法忍受。人类大脑也不知道什
    么不能排斥,什么不能接受。对待视觉需要的效果,必须依据目前的逻辑思想,色彩和谐就
    是要色彩让人从感观上觉得舒服。
    总之,避免极端刺激、极端复杂导致过度刺激。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
    色彩和谐的方法
    有很多关于和谐的理论。以下插图和说明是目前的一些基本方法。

    类似的色调


    类似的三种颜色,从12 色色轮中选择类似的三种并排的颜色。如黄绿色、黄色、黄橙.
    通常为三色。
    互补的色调


    互补色是在12 色色轮中任何颜色所直接对立颜色,如红色与绿色、红色、紫色黄绿色。
    根据上图中有几个接近的黄绿色的叶子和几个接近红紫色的兰花。这些互补色调能创造最大、
    最高的稳定性。
    基于自然色调


    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完美色彩和谐的出发点.在上述例子,红色黄色和绿色设计保持和谐,
    不管哪个领域这种搭配都是和谐的。
    色彩对比


    如何与其他颜色进行关联和表现是色彩理论上一个非常复杂的部分,比较同一红色方块
    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的对比效果。在黑色下的红色显得更家绚丽和醒目,在白色背景下就稍微
    有些缓和,在橙色下红色则显得很沉闷,在蓝绿背景下则表现出了它的光辉。即我们看到的,
    红色方块在黑的背景下比其他几个颜色出现更大的刺激效果。

    相同颜色的不同组合


    如果你的电脑足够色彩度并且正常显示伽玛彩色,当你把矩形中两个紫色小块进行对比
    时,你会发现左边的似乎更偏向红紫色。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相同的颜色,只是位置替换了,
    这表明三种颜色会让人感觉成4 种颜色。观察色彩效果的起点是理解色彩的相关性。色彩的
    饱和、冷暖等不同的色彩引起视觉和感知效果。
    以上这些看起来似乎跟我们要讲的内容关系不大,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在进行
    食品调色时,也需要遵循这些规律来进行的,这样您才可以制作出赏心悦目,人见人爱,一
    见就很想吃的食品。

  • 回复 藤椅

    右刀刀

    2009-05-05

    第一节 天然色素种类

    动物来源色素:
    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
    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
    1.类胡萝卜素类:
    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
    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
    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
    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2.类黄酮化合物类:
    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
    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
    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
    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
    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
    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
    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
    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
    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
    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
    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
    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
    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
    柚皮苷。
    3.多酚类化合物:
    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4.醌类化合物:
    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
    明子红色素。
    5.叶绿素类:
    叶绿酸、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铜络盐、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叶绿酸铁钠盐、
    叶绿素锌钠、茶绿树、绿茶粉、竹叶色素、菠菜色素、草莓绿色素。
    6.生物碱类化合物:
    甜菜红、商陆色素、落葵红。
    7.二酮类化合物:
    姜黄色素、黄油树脂(姜黄浸提精油)、姜黄。
    8.吲哚类化合物:
    酸枣色素、酸枣皮色素、枣红色素、大枣红色素、长叶牛膝色素。
    9.其他植物来源色素:
    焦糖色素、乌贼色素、植物碳黑、可可碳黑、植物油烟碳黑、汤饭子色素、稻绿核菌绿
    色素、石榴色素、萝卜缨绿色素、红豆皮色素、小豆红色素、苹果皮色素、紫叶变叶木红色
    素、香蕉果皮色素、紫竹梅色素、海州常山色素、竹蓐色素、樟树叶棕黑色色素、菠萝色素、
    楮果色素、中草药咖啡色素、栗子皮色素、三叶海棠色素、蕹文莱色素、马蹄皮色素、蓝甸
    果色素、荷兰菊色素、苔色素、石磊、地衣赤染料萃取物、翠雀灵、米团花色素、三棱柱蜜
    果天然色素、仙人掌色素、龙眼核棕色素、向日葵花色素、一品红红色素、菊苣色素。
    10.胡萝卜素化合物:
    а-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阿朴-8,-胡萝卜酸乙酯、叶黄
    素、叶黄素单胭脂树素酯、叶黄素双胭脂树素酯、胭脂树素、斑蝥黄、藏红花酸、辣椒红素、
    虾青素、(3R,3R,)-虾青素、消旋虾青素、紫杉紫素。
    11.微生物发酵色素:
    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红曲米、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可可色素、法夫酵母色素、
    竹黄色素。

    第二节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到目前为止(2008 年5 月15 日),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共有43 种,具体品种如下:
    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粽、柑橘黄、黑豆红、黑加仑红、红花黄、红米红、红曲
    米、红曲红、花生衣红、姜黄、姜黄素、焦糖色素、金樱子棕、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辣
    椒橙、辣椒红、蓝锭果红、萝卜红、落葵红、玫瑰茄红、密蒙黄、葡萄皮红、桑椹红、沙棘
    黄、酸枣色、天然苋菜红、橡子壳棕、胭脂虫红、胭脂树橙、叶黄素、叶绿素铜钠盐、叶绿
    素铜钾盐、玉米黄、越橘红、藻蓝、栀子黄、栀子蓝、植物碳黑、紫草红、紫胶红等。


    第三节 天然食用色素制备技术简介

    食用天然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合成色素均
    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长期和过量使用会危害人类健康,甚至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目前各国
    都在限制合成色素的使用。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高,色调柔和、自然,且不少具有较高的营
    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有利于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崇尚自然的风气日
    益增强,天然食用色素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
    代食品工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我国在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批
    准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共43 种(GB2760-2007),具体品种在第二节已经列出,有红曲红、
    甜菜红、辣椒红、玉米黄、可可色素、高粱红、菊花黄、天然苋菜红等等。现在我国已经成
    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和产量大国,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化行业。2007 年我国河北
    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辣椒红色素产量达到一千多吨,单一品种排名列居世界第一,在国际
    天然产物提取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天然食用色素的国内、国际市场巨大,所以,
    研究其提取技术的意义重大。

    [ 本帖最后由 右刀刀 于 2009-5-5 20:30 编辑 ]

  • 回复 板凳

    右刀刀

    2009-05-05

    食用天然着色剂(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
    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
    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截至2008 年5 月,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有四十三种,是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
    由于“天然”一般给人以安全感,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这方面的
    研究工作开展迅速,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今后食用天然色素的研究和应用一定会有更大的
    发展。

    第一节 食用天然色素有以下优点

    (1) 天然着色素大多数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安全性较高。
    (2) 有的天然着色素本身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效果,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3) 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

    第二节 天然色素在应用上也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 溶解度小,不易着色均匀。
    (2) 色素浓度一般较小,染着性较差,某些天然食用色素甚至与食品原料发生化学反
    应而变色。
    (3) 坚牢度较差,受PH 值、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4) 因为从天然物中提取出来的,故有时受其共存成分的影响或自身就有异味。
    (5) 较难于调色。不同的着色剂相溶性差,很难调配出任意的色调。
    (6) 易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食用天然色素易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变
    色或形成不溶的盐。
    (7) 成分复杂,使用不当易产生沉淀、混浊,而且纯品成本较高。
    (8) 产品差异较大,天然着色剂基本上都是多种成份的混合物,而且同一着色剂由于
    来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别。如从蔬菜中提取和从蚕沙中提取的叶绿素,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会发现两者最大吸收峰不同,这样就造成了配色时色调的差异。
    (9) 天然色素性质不如合成色素稳定,使用中要加入保护剂,这对色素的使用产生一
    些不良影响。
    (10)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色素的成本远远高于合成色素的成本。
    综上所述,天然色素使用中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制作工艺不完善,天然色素的应
    用范围和效果不如人工合成色素,所以,应针对所使用的对象和着色剂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使
    用。

    关于天然色素的质量表示方法,除一般理化和卫生指标外,色素的含量是重要的指标。
    由于天然色素中存在大量非色素成分,所以多数不能用一般测定色素的方法来表示其质量。
    国外大都用色价法,FAO/WHO 也是用色价法表示产品色素质量,我国目前大部分天然色素
    生产厂亦采用色价法来表示天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