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伊莎莉卡烘焙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烘焙圈 » 开店交流圈

85度C 烘焙台湾800亿的商机[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6 17:11 | 收藏本帖
2710 2

来自洛杉矶的华侨,坐在亚尼克子工房位于内湖的总部,与亚尼克的董事长兼大厨吴宗恩,谈着亚尼克的外国代理权。

    对吴宗恩来说,这六年如梦似幻,突然间,亚尼克从台北县万里乡玛鋉路靠海的一家小店面,成为营业额四亿(新台币,下同)的甜食企业,未来还可能出口。

    事实上,台湾的烘焙已经红到澳洲。在澳洲雪梨热闹的乔治街(George Street)上,外国服务生穿着印有85度C标志的围裙,为消费者奉上咖啡与蛋糕。二○○六年85度C第一家澳洲店开张,台湾的糕点有机会站上国际舞台。

    克服生鲜运送的困难,85度C以急速冷冻与密封包装的技术,海运蛋糕到澳洲后,仍保有风味。靠着咖啡与蛋糕,这家店每天的营业额有七万台币。

    一位旅居温哥华许久,不久前回台赴职的外交官夫人也说,为了抢到好吃的面包,都得一早到台湾人开的店里排队,“有人特地从西雅图开车来,过中午才去,什么都捞不到,”她形容台湾糕点的抢手。

连锁烘焙店的崛起

    虽然和日本或法国的烘焙文化相比,台湾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但台湾人的烘焙,已在海内外蓄积很大的能量。

    美食生活玩家叶怡兰永远记得小时候,在台南的乡下骑着脚踏车找蛋糕店,她总伫立在日式咖啡馆前,垂涎一块要价一百二十元的蛋糕;没想到,现在台北随处弯个街角,就有漂亮甜点橱窗向她招手。

    统一星巴克来台,带动人们喝咖啡的习惯;亚尼克掀起平价精致点心的风潮;85度C又将咖啡与蛋糕产业加乘;还有白木屋、比利小鸡等连锁烘焙店的崛起。

    糕点的精致化、平价、普及,已把台湾推向“美食显学”年代。

    根据业者估计,台湾烘焙市场目前已达四百至四百五十亿元;若把咖啡烘焙产业也加进来,台湾每年约有八百亿元的产值,两个产业都在持续扩大中。

吃糕点、吃甜食为何成为流行?

    大约四年前,华顿商学院毕业的苏佳莉开始嗅到台湾人接受甜点的趋势。她发现,以前是饭后水果,现在要来份点心才算吃完一顿餐。

    “原本是extra(额外)的东西,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份,”三年前加入蛋糕市场的苏佳莉,于是在台北市敦南诚品附近的小巷里,开了一家小店,展开她的烘焙人生。

    一九四九年,美军协防台湾后,为了外销小麦,打开台湾市场,协助台湾业者组成“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培育不少传统烘焙师傅。

    之后,一九八○年代希尔顿等国际连锁饭店来台,外国主厨纷纷来台蹲点与交流,马上提升台湾师傅的水平。

    不只外国人带来刺激,台湾师傅也开始到外国美食之都学习。

    首开风气的就是亚都丽致总裁严长寿,他把台湾厨师送到外国学习、比赛,几个知名大饭店都成为培育台湾主厨的摇篮。

    专业技能与国际视野的提升,加上烘焙成为生活与时尚的展现,更吸引不少年轻人加入烘焙战场。

    甚至,高雄餐旅学院、开平餐饮学校等技职学校成为不少学生首选,“以前没出息才做菜,现在,有不少人抱着我就是要做厨师的心情来,这是很大的不同,”几位在学校兼职的业界主厨观察。

    烘焙的人才与技术齐聚,台湾的烘焙师傅这几年已外销到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地。

    曾待过君悦与亚太饭店的主厨郑吉隆说,台湾主厨价格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加上熟悉各国料理,“台湾烘焙师傅在亚洲很抢手。”

    但也有人认为,台湾的烘焙市场还不甚稳定。在法国待了六年半的洪哲炜就认为,台湾得向日本学习,从商品、餐桌艺术、历史考究延伸,养出自己的烘焙文化。

    不论85度C或亚尼克外销之路能否成功,台湾人才与产业前仆后继投入烘焙,象征一种悠闲、享受的经济体持续发烧。


来源:台湾《天下杂志》

[ 本帖最后由 于 2024-06-16 10:28 编辑 ]社区服务, 会员, 功能
举报
分享到:
  • 谢谢分享:)
  • 学习知识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