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一下我的面包的表皮颜色及入炉膨胀性,下面分别是90克与60克的面团:(因为是我那才学几个月的徒弟整形及烘烤的,所以有些小毛病,但不要紧,我是要大家看面包的体积与表皮颜色的,相信大家应该能看出面团的水平来。)
[ 本帖最后由 林师傅 于 2009-1-17 17:32 编辑 ]
呵呵,这是好的吗:lol
这个算是广告吗?
现在来探讨一下关于面包品质的问题,其实面包品质的鉴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发于各位专家的主观评价,既然是主观评价,那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会因为每个批评家的不同的爱好而改变,而据说,面包的香味据考察至少有100种以上的不同的香味。这就带来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即评价的标准是很难的,对面包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人或团体的主观评价。因此,实际上,只能从外观上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一个面包的好坏。当然,我们并不做法棍,因此长度不是我们的要求,那么烤模面包就是全世界比较一致的一个产品,那么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据我所知,通常认为裂口在2厘米为最佳标准,因此,这是判断烤模面包在烤炉内急胀程度的重要标志,过高或不及均会影响到面包的品质。
第二个是内部组织,法棍要求有大孔洞,而我们通常的软式面包则恰恰相反,要求组织均匀,当然,如果不是方包,则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判断标准呢,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基本是日式与台式的延续而已,是以柔软为主的,因此,柔软度是第一要点。那么柔软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一个好面包呢:据我的经验,如果你在今天下午所烤的面包,放到第二天卖的话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的话,就达到要求了,否则就是不够柔软,因为如果不这样判断,就很难给面包的柔软度说个可以感觉的标准。那么我的这个依据是什么呢?下面我再来说说:
大家应该知道,面包为什么会变硬,主要是由于淀粉的原因,淀粉在烤炉里面糊化,所以让面包柔软,而一旦离开烤炉进行冷却,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老化,所以让面包逐渐变硬,可是一旦重新送入烤炉,它又变软,主要都是淀粉在起作用,所以,延迟淀粉的老化,是让面包保持柔软的唯一途径,要么你把它送入冰箱,吃之前再烤一下,不过这显然不合我们中国的习惯。所以,你只有掌握到最佳的面包制作方法,因为它能让你的面包,尽可能地延迟淀粉的老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回归),尽管据我所知,这也仅仅只能延迟一天左右,但就是这宝贵的一天,当别人的面包与你的面包摆在一起的时候,他当天的面包,在你的面包前面,却变成了陈列品,人家可能会怀疑他是前一天生产的,因此,你说这是否意义重大。而为什么好的面包工艺可以延缓淀粉的老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多种条件综合后的结果,所以必须做好面团的每一个步骤,才可能生产出近似的面包,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给大家再详细谈谈。
还有一个就是色泽的问题,好面包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可能很多人会说,金黄色,如果回答金黄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你回答基本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把面包做到纯正的金黄色的,已经是高手了。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如果你问我,中国的软式面包是什么颜色为最佳状态的,那我会回答你,是偏黄的红褐色。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欧式面包基本上就是以金黄色为最佳状态的,你为什么要说是偏黄的红褐色。没错,欧式面包是金黄色为最佳颜色,但你应该记住,欧式面包是以无糖为主的。而软式面包含有糖,我不是研究专家,所以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中式会变为偏黄的红褐色,我只好猜想一定是由于糖的原因,不然就是奶粉的贡献,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别的任何原因。至于大家的面包什么时候能做出红褐色,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成功做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对金黄色的软式面包不屑一顾了。
再来说一下香味,上面我虽然提了这是主观在起作用,但是还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能补充,那就是面团的成熟程度,所谓的成熟程度,如何从烤好的面包去判断呢,那就是看它会不会粘牙,有些面包做得也挺好看,但就是过不了粘牙这一关,也就是在发酵的控制上棋差一招所造成的。不过,由于用好的奶油,能很好地掩饰发酵上的不足,因此,面包的香味永远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这个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
其实,面包生产原理非常复杂,即使是现代科学,依然无法完全解释面包香味形成的原因,也无法完全弄明白酵母的发酵情况,否则的话,全世界都有茅台。欧洲的面包研究远远走在我们的前头,他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也仍然还是望洋兴叹,所以我们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寻找各种可能性,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一点成绩。在这里,我只能说,我努力了,找到了我自己心中的面包,而朋友们,你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面包了吗?希望与你们一起在面包的道路上一起探索!
好地,:lol :handshake
心中的面包?
如果没有猜错,是大润发的产品。
没有人敢说自己的面包做的最好。
呵柯。。。。:lol :lol 不错
你怎么晓得是大润发作品呢:lol